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沤烂的木头一难成材是什么生肖,沤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南方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2、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
3、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4、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5、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
6、中雷即土神。
7、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
8、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9、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
10、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11、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
12、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
13、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
14、“管人住宅。
15、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
16、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
17、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
18、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19、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
20、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
21、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
22、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
23、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24、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
25、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26、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
27、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
28、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
29、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
30、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
31、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
32、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
33、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
34、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
35、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
36、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
37、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
38、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39、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
40、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41、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42、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
43、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
44、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
45、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46、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 、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47、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48、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49、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50、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51、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
52、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53、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54、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55、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56、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57、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58、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59、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60、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
61、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
62、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
63、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64、”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65、 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66、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67、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
68、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69、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
70、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
71、前者庄重,后者花梢。
72、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
73、“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74、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75、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76、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77、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78、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
79、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
80、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
81、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
82、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83、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84、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85、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
86、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
87、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
88、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
89、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