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奇迹,人去世之后尸体为何还要停放三天?
严格地说,在古代人去世之后,尸体是要停放七天的,后来才有了去繁就简的人死后尸体要停放三天之说。
生老病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从古至今对葬礼都非常重视。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死后的身后事都有一定的讲究,并且保留下来一个习俗,那就是人死之后,一定要保存尸体七天才可以下葬。其实这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规矩,后来逐渐的改为现在的停尸三天。经常听人说死者为大,早日入土为安。那么为什么要停尸七天呢?
有人说这是迷信。古代人认为人的生死要经过轮回投胎,死后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就能投胎转世。这四十九天分为七个七天,而停尸的第一个七天称为“头七”。头七的最后一夜也叫回魂夜。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真的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等到这个人的灵魂真正投胎之后才结束。其实这样的说法主要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很多人都认为这只不过是封建迷信。其实真相并非如此,这里头大有讲究。在民间关于停尸七天的说法还是有很多的。
佛教说早在南北朝时就有有关的记载,民俗学者大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自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又在唐朝初期突破了只有佛教信徒信仰的范畴,走向了世俗化。
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呢?佛界认为,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的生死转换期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同一个小孩子的形态,在阴间寻求来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果七天时间仍未找到来生缘,则可以再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结束,必然能找到一个来生缘。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死者家属必须逢七为其举行超度和祭奠。不然的话,这个人就不能投胎转世为人了,只能作为一个孤魂野鬼,游离于阴曹地府。
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能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是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朝人李翱的《去佛斋说》,就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进行了驳斥,说“做七”这种行为有伤传统礼仪,不合乎儒家对人情悲痛伤感的定义。但这也恰恰反证了“做七”原本就是佛家推崇的事情。
道教说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于道教。因为古时候也确实有人家请道士来,诵经超度亡灵的。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也刚好与道教宣传的地狱结构和功能相吻合。道家炼丹,都以七七四十九天为最佳期限,自然,七七之数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用到了人之生死轮回上面。大家都知道,宋朝自太宗赵光义以后,道教一直备受尊崇,到真宗赵恒时,就更加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偏爱。赵玄朗赵公明被封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成为赵宋皇家的祖宗,道教也一跃而居于"国教"地位。所以,宋朝葬礼上大都由道士来主持"做七”事宜。
其它传说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期的"魂魄聚散说。人有七魂七魄,人刚一出生,以七天为一腊,一腊就有一魄生成,所以人出生七七四十九天以后,七魄就俱全了。而人死后,以七天为一忌,一忌就有一魄散去,所有人死七七四十九天以后,七魄就都散了。做七的意义就是要默默地祭送死者,使其安然离去。另外,古代先人认为,自然界以阴阳二气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万物。人也一样,有阴阳二气,有仁、义、礼、智、信五常。所以天之道在“七”之数,人之气也在“七”之数。大家仔细琢磨一下,其实中国历史上,好多涉及“七”数的东西,都是本着此道理而来的。这也是后世做七习俗的信仰内涵所在。不过这些观念和旧礼是怎么具体变成做七习俗的呢?迄今为止,仍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疑问。还有人推测,做七习俗的原型是"虞祭",就是周朝时,人们在埋葬死去的父母后,在一个特设的地方(殡宫),迎接父母亡魂的祭祀仪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就是使死者的灵魂得到安息。按礼制规定,举行虞祭的时间和次数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不同。士族阶层有三次虞祭,大夫阶层有五次虞祭,诸侯阶层有七次虞祭,每次虞祭都以七日为期。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大夫都僭越用诸侯的七虞之礼。再往后,秦并六国,改朝换代,只要有条件谁举办七虞都行,最终流变成了流行民间的做七习俗。另类迷信说这是四川丧俗,人死之后不能马上殡葬,一般要在家里停留三天、五天,最多停留七天,供亲朋好友祭奠。据说这个习俗是由包公引出来的。
包公生前为官清正,铁面无私,他的名声也传到玉皇大帝那里。所以包公一死,便立即当了头殿阎罗王,主管地狱。包公没有想到冥界也和人间一样黑暗,上任头一天就遇上了麻烦。
一群新鬼被索命无常鬼牵过奈河桥,过了鬼门关,就来到了头道阎罗殿进行甄别,凡有错抓的都要放回阳间。其实这不过是做做样子,还从来没有一个死而复生的。
这些新鬼听说头道阎罗就是包青天时,不顾牛头马面雨点般的皮鞭,大呼小叫,纷纷喊冤。包阎罗怒火中烧:“大胆奴才,还不住手!”牛头马面点头哈腰道:“阎罗王,千万不能听这些刁鬼胡说八道啊!”包阎罗对众鬼道:“你们有什么冤屈大胆说来,老包为你们做主!”
一个年轻的新鬼上前一步跪倒,哭诉道:“小人叫王宝宝,家中独子,母亲年轻守寡,含辛茹苦把我抚养成人,从来没有做过一星半点伤天害理的坏事。不料,今天中午我正在地里干农活,突然中暑,就被无常鬼抓来了。我死了不当紧,剩下年过半百的老娘可怎么活啊?”包阎罗十分同情:“你是个孝子,老娘又无人奉养,不该死得这么早,还是还阳去吧!”王宝宝叩头谢恩。
包阎罗又将喊冤的新鬼一一审理,十之八九都被他放回阳间了。不一会儿,被放还阳的新鬼又哭哭啼啼回来了。原来他们死后家人就立即把尸体埋葬了,灵魂无体可附。包阎罗也无可奈何,唯有叹息了。
牛头马面一清点鬼魂,却发现王宝宝没有回来。包阎罗打开阴阳宝镜一看,原来是王母见独子猝死,痛不欲生,守住儿子尸体哭了三天三夜,不让入棺下葬。这时王宝宝的鬼魂返回肉身入窍,悠悠醒来道:“娘,别难过了,我没死”。
王母紧紧抱住儿子,又哭又笑。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祝贺,并询问怎么回事。王宝宝告诉大家,他刚做了一个恶梦,被索命无常鬼抓到地狱,幸亏遇上明察秋亳的包青天,才被放了出来。
于是,这件奇闻一下子就传开了。谁不希望死去的亲人被包阎罗放回阳间啊?所以人死之后,都不再立即下葬了,一定要在家停放尸体,只盼着能够还魂附体,一家团聚呢。
王宝宝还阳的事引起轩然大波,阴间的大小官员暗中议论:“听凭包黑子这么干下去,我们吃风屙沫儿啊!”于是,纷纷向玉皇大帝告黑状。玉皇大帝心想:水至清则无鱼,包黑子太认真犯了众怒不好收拾,此事又不便明讲,就把包青天降为二殿阎罗王。
包阎罗也不计较,依旧我行我素,对不该死的新鬼统统放回阳间。玉皇大帝又把他降为三殿阎罗王。
原来鬼魂从头道阎罗殿回阳间要三天时间,从二道阎罗股回阳间要七天时间:从三道阎罗殿回阳间要十天时间。而人的尸体只能停放七天,再长时间就腐烂了。老包还蒙在鼓里,照样平反冤案,笔下超生,却再也无一生还了。
世人并不知道包青天在阴间被降职了,依旧寄希望于“借尸还魂”。于是,人死后停尸三天或者七天,慢慢地就成为民俗流传后世了。
科学说关于停尸七天还有一个典故,这和神医扁鹊有关系。相传在春秋战国时,又一次,扁鹊到了虢国。他们的储君(太子)半天前因病去世了,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天大的事情。所以整个虢国到处挂满了白布祭典,人们也是悲伤不已。此时扁鹊正好到了这里,他看见人人都面色悲痛,就去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有人就把储君病逝的事情告诉了他。扁鹊听过了储君的病逝原因,可能是出于一个大夫的敏感,他觉得储君可能是处在假死的状态。如果及时施救还能救回他,便请命进了宫。幸好储君的尸体还没有下葬,没想到经过扁鹊的精心诊治,储君还就真的苏醒了过来。这一下,全国都沸腾了,这也让扁鹊一时间名声大噪。谁提起他都说是神医,能让人起死回生。
之后,民间也就有了人死后要停尸七天的说法。这就是怕再出现上面这样的情况,免得人一死就下葬,让那些可能因为生病而暂时陷入假死的人,就彻底没了希望。
当然那个时候会有这种担忧,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不高的缘故。如今科技与医疗水平高度发达,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是非常慎重,并且专业到不太可能出现之前的情况了。但是人们还是想延续着之前的停尸传统,只不过由七天改为了三天。
主要是因为这三天要给家属一个缓冲的时间,毕竟家里亲人去世,家人们在伤心的同时,还要操办各种有关事宜。这个过程非常繁琐,停尸就是给大家这样一段时间为死者准备后事。同时,也让一些当时不在场的亲属能够及时赶来奔丧祭拜,这样才能让死者安心离开,也让活着的人心里更加好受一些。
不论是古代的停尸七天,还是现在的停尸三天,绝不仅仅是封建迷信,里面还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内容是什么样的?
战国时期的《左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襄公二十三年,齐国有一个大夫,叫杞梁,他外出作战战死,杞梁妻子碰见齐国的国君齐庄公,齐庄公想在路边祭奠一下杞梁,结果杞梁妻子不同意,说这不合礼数,如果要祭奠的话要去家里,齐庄公没有办法,就到了杞梁家里祭奠战死的杞梁。这是最早的记录孟姜女故事的原型。
两百年后,出现了另一部史书,叫《礼记》,《礼记·檀弓》篇再次记载了这个故事,但是在这个记载中故事发生了一点变化,故事中写到了有一个人叫曾子,曾子在记述这件事情的时候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评价“其妻迎其柩与路,而哭之哀”,大意为他的妻子去迎灵柩,哭的很悲痛。在这个记载中多了一个字“哭”,后世孟姜女的故事中很重要的一个题眼就是哭。
到了汉代,这个故事又出现了演变,汉代大学者刘向和他儿子刘歆在大规模整理图书(因秦始皇焚书令将书都给烧了,汉初的时候皇帝让民间老百姓献书,献了多了,就有刘向父子进行整理)的时候,编了两部书,一部叫《说苑》,是个历史故事集,另一部书叫《烈女传》,这两部书都提到了杞梁妻:
“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阤,而隅为之崩。” ——《说苑·立节》
意思是他的妻子听说后就哭,哭的把城墙都哭塌了,这个故事中第一次出现了把墙给哭崩了,这为后世的故事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在《烈女传》中又增加了一个情节:杞梁的妻子在安葬杞梁之前先陈尸城下,然后开始哭,哭了十天,十天后齐城墙崩了,崩了之后杞梁妻带着杞梁的尸体安葬了,安葬完之后自己投水自尽了。在刘向的故事中又添加了新的元素:哭夫崩城、殉情自杀。但是到这个时候为止,故事中的主人公还叫杞梁妻,不叫孟姜女。汉代也有学者批评哭崩城这种说法是假的,汉代学者王充在《论衡·感虚》中写到
“夫言向城而哭者,实也。城为之而崩者,虚也。”
当然王充是站在历史文献、真实角度来说的。
到了唐代(唐代是一个民间文艺非常发达的年代),故事再次发生变化,在现存的唐代敦煌曲子中出现了这么几句话: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 ——敦煌《捣练子》
燕山指长城,这个曲子中说孟姜女和杞梁妻是一个人,这是孟姜女出现最早的记载。唐代有诗僧名叫贯休,写了一首诗《杞梁妻》: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寒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秦始皇修长城死了很多人,并且是一边筑城,一边筑人,把死了人都筑到长城里,结果杞梁妻子没有孩子,父亲,丈夫又死了,她就哭,哭的把长城哭崩了,再哭把杞梁的尸体从城墙里崩了出来。到现在为止,孟姜女的故事就都有了,概括为“哭倒长城骂倒秦”,我们可以看出孟姜女的故事跟秦始皇挂钩是唐朝开始有的。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历史文献中是没有关于孟姜女的故事的,最早的是《左传》中关于杞梁妻的故事。但是孟姜女这个故事本身就属于民间故事,从唐代开始,代代相传,老百姓都爱听。我们应把民间故事看作一种民间舆论,从孟姜女的故事中可以反映出三个论点:秦始皇是暴君、修长城是暴政、老百姓对暴政及其反感。之所以出现这种民间故事是因为封建社会老百姓没有话语权,没有平台,孟姜女的故事正好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应当把这个故事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故事中的人应当看作是文化符号,故事中的秦始皇不是历史上的那个秦始皇,而是封建历史上一切暴君的文化符号,长城是中国历史上一切暴政的文化符号,而孟姜女是反暴政的文化符号,这样就解释得通了
但却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罕见事实?
在人类的历史上,总会有一些超出我们认知的事实出现,例如,一只普通的狒狒居然在车站工作了9年,以及男子和他人打赌,在纽约街道上成功两次驾驶飞机降落,这些事件起初可能会遭受到一些人的质疑,甚至认为肯定是假的,但后来经过证明之后,发现它们全部都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那么今天小编来聊聊,听起来很疯狂,但却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8个罕见事实!
1,“铁路工人”狒狒杰克
我们都知道,灵长类动物都非常聪明,但是即便如此,你能够想到一只普通的狒狒,居然能够成为了一名尽职尽责的工人吗?听上去很疯狂,可这的确是真实的,据了解,19世纪80年代的某天,南非一名工作十分努力的铁路信号员詹姆斯怀特,因为意外受伤,并且最后失去了双腿,正当许多人都为他因此而失去工作感到难过时,没有想到他居然找来了一只狒狒来当自己的助手,后来给狒狒起个名字叫做杰克。
猎奇故事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只杰克狒狒,不但成为了詹姆斯最得力的帮手,而且还成为一名尽职尽责的“铁路工人”,在车站工作了整整9年,真的太不可思议,后来铁路工人正式雇佣它,还给予一定的薪水作为报酬。
2,企鹅爱上二次元女生
在2007年,两只最可爱的企鹅葡萄君和翠绿被转到了日本东武动物园,到此时,它们已经在一起生活了10年,然而翠绿移情别恋,抛弃了葡萄君,这让它非常难受,于是慢慢的变得孤立,后来被动物管理员发现,试着在动物园里放置了一个二次元卡通女生,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葡萄君居然爱上了这个卡通女生。
猎奇故事
它每天可以花数小时站在展板旁边盯着看,但不幸的是,由于年龄过大和疾病的原因在同年去世,而在2018年东武动物园,为了纪念这只企鹅葡萄君,将它和这位二次元卡通女生剪贴图案和放在一起。
3,一场持续639年的演奏会
一般来讲,正常的一场演奏会时间,也就是几个小时而已,但是在德国居然有一场整整持续639年的演奏会,目前还没有结束,据了解,约翰-凯吉写给管风琴的演奏曲《越慢越好》,该曲子在2001年,德国哈尔伯施塔特的前圣伯查德教堂里播放,原版本持续20分钟,但作曲家的追随者决定让它持续演奏639年,也就意味着需要到2640年结束,所以这一场演奏会的时间,恐怕没有任何人能够打破。
猎奇故事
4,男子乘气球升上4900米高度
在1982年,赖瑞-沃特斯一直想成为一名专业的飞行员,但是他的视力原因,这个梦想只能破灭,有一天他自己做一次不可思议的飞行,于是买了25个2.4公尺的气象气球,里面装满了氦气,并且它们绑在草坪躺椅上,同时沃特斯还准备了一支气枪,为了下降而射击气球。
猎奇故事
5,驾驶滑翔伞在积雨云中幸存下来的女子
滑翔伞是很多冒险者的最爱,虽然翱翔在蓝天之上十分的惬意,但是同时也会伴随着的一定的危险,在2007年2月14日,波兰滑翔伞运动员伊娃-温妮尔斯卡,选择驾驶滑翔伞训练一下,据后来她表示,其实当天天气并不是很好,所以这个糟糕决定,自己也感到很后悔,因为温妮尔斯卡的这次飞行,遭遇到了积雨云。
猎奇故事
不过,她如何试着摆脱,仍然被抬高到了9700米的高度,低温和缺氧造成了温妮尔斯卡出现昏迷,但是,非常幸运的,最终滑翔伞还是平稳下降,而温妮尔斯卡本人也恢复了知觉,这一次极其惊险的经历,让很多人都感到难以置信,并且认为温妮尔斯卡是最幸运的女人。
6,可以说话的海豹
可能有的人听到过海豚说话,但是对于海豹能不能也会说话,都存在一定的质疑,其实在世界上,还真的有一只小海豹是能够说话的,据悉,在1971年美国男子,在岸边捡到了一只小海豹,并且给它取名叫做胡佛,胡佛长得非常快,而且由于和男子生活时间长了,也渐渐懂得人类语言,也学会一些简单用语。
猎奇故事
虽然这只海豹很聪明,但是由于体型长得太大,男子只能把它送到了新英格兰水族馆,可能是遭到被主人抛弃,胡佛变得沉默,整整5年都没有表演说话,直到后来经过水族馆工作人员的精心饲养,后来胡佛才开始说话了,这下受到了观众的喜欢,甚至它还出现在美国当地的电视台,成为了一个“大明星”。
7,两次在纽约街道上降落飞机
这是在历史上真实而又滑稽的有趣事件,美国飞行员托马斯·菲茨帕特里克,性格放荡不羁,非常喜欢和别人打赌,第一次和他人打赌,表示自己可以在纽约街头降落一架飞机,于是在新泽西一家航空学院,偷了一架飞机,并且成功地飞到了纽约街道上,赢得了赌注。
猎奇故事
当然也受到了100美元的罚款,然而这件事过了两年之后,菲茨帕特里克再次将这个故事重新上演,和他人打赌偷了一架飞机降落纽约街头,不过,他这一次没有那么走运,最终被判处6个月,真的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8,被硬生生抬高的城市
对于美国芝加哥,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虽然现在的芝加哥非常的繁华,但是在19世纪时,芝加哥一些地方只比密西根湖水位,才高了几公尺,随之而来的问题就会出现,最大的一个隐患就是水不能正常排放,让当时的街道变得泥泞不堪,如果要建立一个排水系统,实在是太昂贵和费时间,于是当地政府只能选择了将整座城市硬生生的抬高。
猎奇故事
虽然看起来有些疯狂很难实现,但最后还是慢慢的设施起来,花了整整20年,真的将城市抬高了几英尺,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城市居民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工程,而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真的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战国墓葬发现了现代同款玻璃杯?
穿越者不太可能,有没有可能是现代盗墓贼盗墓时留下的?不过,这并不是一件玻璃杯,而是一件水晶杯。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有人质疑战国时的中国有没有【水晶】制品?
水晶杯,现藏于杭州博物馆,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文物之一高38.5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3.5厘米
这件水晶杯是1990年,出土于半山镇石塘村战国一号墓。在这件水晶杯出土时,参与发掘的考古工作人员也以为是玻璃杯,并且担心这座墓葬已经被盗了。但是根据土层判断,这座墓葬并没有遭遇过现代人盗墓。
水晶杯出土时为了确定这个杯子的年代,就将杯子以及杯子里的土带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当时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第一眼见到这个杯子就赞叹这是一件国宝。经过科学的鉴定后,证明这件确实是天然水晶制品,年代为战国。
【水晶】这个词在中国,最早是出现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里。在此之前的称呼有【水玉】。而水晶制品的实物,早在史前社会就有了。但大多是水晶环、珠子一类的小件水晶制品。比如:
曾侯乙墓出土水晶水晶项链·春秋·洛阳博物馆水晶玛瑙项链·春秋·山东省博物馆西汉水晶带钩这么大件的水晶制品在战国时是非常罕见的。以至于很多人开始质疑了:
①这么大块的水晶是在哪开采出来的?这样高纯度的水晶在当时是没有的。
②它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水晶杯的内外壁是非常光洁的,它是怎么抛光的?
这些到目前为止都是未解之谜。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珍贵程度吧。出土水晶杯的这个墓葬里,还发现了蜻蜓眼琉璃珠、水晶环、玛瑙等,都是挺特别的。
根据墓葬的规格及陪葬品,推测墓主人是列候一级别的。在吴越争霸之后,越国又被纳入了楚国的版图,墓主人很可能就是当时楚国派去驻守杭州的长官。这些江南地区少见的水晶、玛瑙等,很可能是墓主人当时从楚国带去的。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一个走心的文博账号……
你读到过的最燃的句子是什么?
1.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黄巢《不第后赋菊》
2.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贯休《献钱尚父》
3.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王维 《老将行》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5.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刘克庄《一翦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6.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7.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1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4.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
1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1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7.拼将十万英雄胆,誓画环球同为华夏色,到其时,共酌洛阳酒,醉明月。
——仇圣《男儿行》
18.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罗贯中 《三国演义》
1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2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22.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释心月《示圆阇梨偈》
23.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24.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25.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是则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李大钊《青春》26.所以我时常害怕,原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