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止而后有定的止是什么意思,知止而后有定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翻译: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
2、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白话译文: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4、此文出自春秋·曾子《礼记》《大学·第一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大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对孔子代表的原始儒家思想作了一种体系性、结构性的概括和描述,以阐明儒家关于学习的内容、目标和为学的次序途径,旨在张扬儒家的君子修德之学和圣王的治政之道。
5、首先,《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6、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
7、《大学》是讲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但是它按照孔子思想,不就事论事,而是将人的精神的弘扬和品德修养置于首位。
8、“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
9、其次,《大学》提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要经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环节(即朱熹所称的大学“八条目”)。
10、其中,修身以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者,专注于心性修养,属儒家的“内圣”之学;修身以下,“齐家、治国、平天下”,系君子之行为规范及治政之事,属儒家的“外王”之学,其意主要在彰明儒家“为政以德”的观念和“道德转化为政治”的思想。
11、作者简介: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人。
12、孔子弟子,儒家主要学派—“曾子子思孟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13、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合称“四圣”。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